为何感情总是不顺利?6种你不知道的“亲密恐惧”!

“我是不是不够好”、“他是不是在骗我?”、“为什么他不能无条件包容我?”,人人都期望得到美好的爱情,但有不少人总是在恋爱关系中碰壁,在亲密关系中充满不安与恐惧,让人把理想的爱情越推越远。台湾咨商心理师周慕姿整理出6种常见“亲密恐惧”,剖析我们为何无法好好爱人与被爱,更了解自己在爱情中不安的理由。
“亲密恐惧”是什么?
台湾咨商心理师周慕姿在《亲密恐惧》书中提及,人们内心的“亲密恐惧”是来自童年时父母未给予我们足够的关爱,造成在建立亲密关系时,一旦出现压力或冲突,就容易以对峙、逃避、冷战或讨好的“生存策略”来应对状况。
透过了解你自身的“亲密恐惧”状态,可以帮助你更了解自己在爱情中不安的理由,以及促使你执行“生存策略”的原因。
6种你可能有的“亲密恐惧”
在《亲密恐惧》书中提及,“亲密恐惧”大致上可分为六种类型:
1、被遗弃的恐惧
带有这样恐惧的人,童年经验对“被遗弃恐惧”的最大影响。有些人的童年并未有父母缺席的经验,他们似乎都在身边,但不知为什么,自己却有很深的、害怕被遗弃的感觉。很多时候,这是因为他们在与父母互动的过程中,缺乏情感的连结、支持与保护。像是时常会觉得父母更重视其他的人、事、物,他们也可能觉得自己的感受、想法不被重视。

2、不够好的恐惧
带有这样恐惧的人,害怕暴露自己,带着“真正的我不够好”的恐惧,而他们几乎都经验过严格、被挑剔的童年生活。
当他们时常被挑剔,被指责有地方做得不够好,甚至是性格特质、长相外貌或能力上,曾经被贴上标签,被父母、师长或重要照顾者认为是不好的、有缺陷的,这种不安会让他们拚命想要努力,成为另一个让他人满意的自己,而将那个“被嫌弃的自己”丢下,以避免被遗弃的恐惧。或者,他们在童年经验过,当说出自己的感受或想法,遭受父母或重要他人的否定与嘲笑,于是发现把真实的感受与想法说出来,不但没有人在意,反而会因此被伤害、被操控。

3、害怕被背叛、欺骗的恐惧
带有这样恐惧的人,虽然很在乎自己的伴侣,但却有很高的不安全感,时常担心对方会背叛自己、会做出欺骗自己的事。
会有这样的恐惧,很可能在童年时,真实经验到对父母的幻想破灭,例如原本疼爱自己的父亲外遇了,或是原本陪着自己的母亲离家后,再也没有回来了,又或者他们在童年经验了身体或情感的虐待。
也有一种情况,就是父母在他人面前看起来非常疼爱子女,但私底下与孩子的互动是十分冷漠、具伤害性的。还有一种可能,就是父母本身对于他人的信任感极低,不停对孩子灌输:“这个世界是危险的,除了我们之外,你不能信任任何人。”

4、不得不顺从的恐惧
带有这样恐惧的人,以他们小时候的经验,不仅是“不顺从会不被喜欢”,而是不顺从的话,“会被伤害、被惩罚”。因此自己必须要按照那个人的标准去做,必须要让自己没有感觉、顺从对方的感受与想法。
可能的情况是,当家里有另一个可以决定家庭气氛、情绪最大的人,如果不顺从,对方可能有能力伤害他。他感受到可能会被抛弃、不被爱,或是被认定是没有价值的;可能会被大声责骂、被羞辱、被否定,也可能会遭受精神或肢体暴力;可能不顺从他时,对方会寻死觅活,说出很多情绪勒索的话语,或是真的做出伤害自己的行为,引发他的罪恶感。
因此,为了在这个家存活,他只能按照对方的方式去做,让自己没有声音、没有想法。

5、害怕被控制、失去自我的恐惧
有些人在爱情中,非常害怕“被控制”的感觉。只要对方想询问自己的生活细节,或是对自己的生活提出建议,就会出现非常大的情绪反应,想要攻击对方,甚至放弃这个感情。
带有“我会被控制、自我会被吞噬”恐惧的人,小时候多半经验过相当控制、压迫的亲子关系。例如,只能念书,不能跟朋友出去玩,不能有一些其他的娱乐等等。即使到了一定年纪,自己仍然无法拥有选择的自由。或者,孩子可能被照顾者当成“情绪配偶”,一方面有着必须顺从照顾者、安抚照顾者情绪的罪恶感,但另一方面,又感觉到自己被照顾者的爱压得喘不过气、失去自我,让自己极想逃开。

6、得不到想要的爱的恐惧
带有这样恐惧的人,在恋情、人际关系中会有一个特征,就是时常会担心自己不够被爱,或是认定自己一定不会被爱。
带有“我永远得不到想要的爱”恐惧的人,童年多半经验过“我的感受、需求被忽略,不被重视”;更严格地说,那就是“父母都在,但也都不在”,那是一种很深的“被剥夺感”,一种很深的匮乏感。父母可能是一个好的物质照顾者,可以提供生活所需,也会建立很严格的规矩,但父母在情感上可能是冷漠的,正向情绪回应极少,在与父母的互动中,感受不到爱的交流,也感受不到父母真正的情感与自我。

如果你想知道你属于哪种“亲密恐惧”,可以前往【官网】进行测验哦!

资料来源:《了解你内在的亲密恐惧》测验网站
关注我们的👉INSTAGRAM和👉小红书,你就不会错过各种吃瓜娱乐消息、打卡景点、生活潮流、好康优惠等。😍
延伸阅读
让我们一起维护言论自由精神,营造理性交流环境;提醒留言不要人身攻击、鼓吹种族与宗教仇恨、诽谤及造谣等。本网站有权删除任何违反此原则的留言。
不知道你们的办公室有没有这样的同事:一点点事情都做不好、每次遇到问题不会解决,还懂不懂就摆臭脸?恭喜你😭 你可能遇到“办公室巨婴”啦!😵💫 本期就来带你看看办公室巨婴的特征,以及教你怎么应对!
办公室巨婴特征
特征一:只是会做“伸手党”
办公室巨婴一般不愿自己动脑解决问题,问他东西总是一问三不知,却又习惯理直气壮地要别人“帮忙”。不仅如此,还会将别人的付出当作理所当然,甚至连一句感谢没有。
特征二:做事虎头蛇尾
办公室巨婴做起事来常常没有收尾概念:不会主动汇报进度、任务做一半、出了状况还要人告诉他才知道。另外,做起事来也经常忘东忘西,没有交待,拖垮整体效率。
特征三:缺乏判断能力
办公室巨婴遇到问题不是先自己尝试解决,也不会厘清问题的重点,而是开始“群发求助”或制造焦虑,没有独立思考能力,也缺乏解决问题的主导性。

特征四:情绪化又没边界感
办公室巨婴的情绪来得快、走得慢,一不顺就生气、哭闹、甩脸色,丝毫不管周围同事的感受,总是把“我很委屈”、“你都不懂”挂在嘴边,将职场变成情绪战场。
特征五:消极怠工
办公室巨婴在面对挑战时只会抱怨:“我不会”、“太难了”、“为什么不能叫XX做?”,却从不想办法怎么增进自己,容易破坏整体团队士气。

遇到办公室巨婴怎么办?
方法一:保持冷静
面对办公室巨婴的情绪化反应,要先稳住自己情绪,当对方说出让人无语的话,试试深呼吸、短暂离开现场,避免情绪上头吵起来。
方法二:适度回应不正面交锋
不是每场冲突都值得硬碰硬,有时可以适度回应、稍作称赞(例如“谢谢你提醒我”),既保和气,也避免让小事升级为人际纠纷。
方法三:表明立场
面对不合理的请求,可以表明立场并坚定地说“不”,例如:“我现在手上有项目在赶,建议你先写个草稿我们再一起看”,这样做提供替代方案,也能避免被情绪勒索。

方法四:长期共事者可适度引导
如果对方是你必须长期合作的同事,可以适时提供一些工作建议、建立清晰的职责区分,慢慢培养他们的自主意识和责任感。
方法五:及时寻求上级协助
如果和办公室巨婴共事已经对你造成无法负荷的压力,别一个人默默承受,可以私下向上级反映,保护自己的情绪健康也是一种专业。
📌爱思莉小编碎碎念:办公室巨婴并不稀奇,但能长期在职场中“巨婴生存”的,往往是因为身边的人太“包容”,适当设限、合理应对,不是冷酷,而是为了保护自己的专业与尊严!你也被办公室巨婴缠上了吗?欢迎留言区匿名爆料~🙈
关注我们的👉INSTAGRAM和👉小红书,你就不会错过各种吃瓜娱乐消息、打卡景点、生活潮流、好康优惠等。😍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