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人菌”会吃人吗?一文带你看懂日本最新传染病!
最近日本爆发一种名为“食人菌”的传染病,累积确诊破千宗,在当地已达到“流行”的级别🦠 所以食人菌为什么叫食人菌,它真的会“吃人”吗?快来看看小编整理的懒人包,搞懂日本最新的传染病&如何传播和预防!😱
“食人菌”是什么?
食人菌是最近在日本爆发的传染病,累计确诊人数已破千,创历史新高。食人菌的全名是链球菌中毒休克综合征(STSS – Streptococcal toxic shock syndrome),是一种由β溶血性链球菌外毒素引起的急性综合征,致死率相当高,一些患者会出现手脚坏死的情况,所以才被称为“食人菌”。
这种溶血性链球菌主要通过伤口接触或飞沫传播,初期症状一般是咽喉疼痛、发烧以及食欲不振、腹泻、呕吐等消化道症状,还有低血压等败血症症状,之后可能出现软组织病变、呼吸衰竭、肝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等多脏器衰竭,细菌进入的伤口感染部位会坏死,从出现症状到发展为休克和多脏器衰竭只需要24至48小时,且致死率高达30%至50%。!
其实,溶血性链球菌在有四季的国家是一种常见细菌,像是冬季、春季在儿童中流行的链球菌性咽炎,或事夏季、秋季儿时童易感染的传染性脓疱病和猩红热,都是由溶血性链球菌引发的。不过,链球菌中毒休克综合征是链球菌所造成的感染中最严重的类型。
马来西亚有病例吗?
卫生部长拿督斯里祖基菲里阿末透露,目前我国并没有出现没有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症的病例,他将会向世界卫生组织获取相关资讯和意见,确保卫生部能在国内实施预防管控措施。
他提到,卫生部会在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提醒’或进展后采取管控措施,不过目前全国危机准备及应对中心(CPRC)或疾病管控组并没有接获任何关于食人菌感染症的投报。
“食人菌”如何传播?
食人菌一般是通过鼻腔、咽喉黏膜的飞沫传播,或是通过伤口等的接触传播,所以原本就有溃疡性皮肤疾病的人、最近接受过手术的人、最近感染过带状疱疹和水痘等容易导致皮肤溃烂的疾病的人,以及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有酒精依赖症的人、常用止痛片或非类固醇消炎药(NSAIDs)的人需要格外注意。
在欧洲流行的新型变异株M1UK近期也开始出现在日本,目前尚无法确定M1UK与食人菌之间的关联,但怀疑这可能是导致食人菌病人数激增的原因之一。他补充道,重症型感染更容易发生在免疫力低下或有慢性病的群体中。
“食人菌”如何预防?
食人菌感染症大多出现在30岁以上的成年人身上,特别是40至50岁的成年人,今年在日本确诊的50岁以上感染者人数增多,尤其是70岁以上的感染者人数也比往年出现了大幅上升,所以年龄越大的人越需要防范。
日常防护措施像是勤洗手、戴口罩及妥善消毒伤口等卫生习惯皆可有效预防食人菌感染。
需要注意的事,食人菌的病情发展很快,所以早期治疗非常关键,但初期症状经常被误诊为感冒,食人菌感染症比较特别的症状是疼痛,尤其是发生在四肢,所以需要关注自己有没有手脚疼痛和肿胀的情况,强烈的咽喉疼痛也要注意,出现高烧或伤口红肿快速扩散的情况就要立即前往医院。
资料整理自:日本国立感染症研究所、星洲日报、中国报、新华社
关注我们的👉INSTAGRAM和👉小红书,你就不会错过各种吃瓜娱乐消息、打卡景点、生活潮流、好康优惠等。😍
延伸阅读
让我们一起维护言论自由精神,营造理性交流环境;提醒留言不要人身攻击、鼓吹种族与宗教仇恨、诽谤及造谣等。本网站有权删除任何违反此原则的留言。
新年假期要来了!是不是早就计划好要出门浪一浪了?不过,长时间在外旅游,家里的事情可不能掉以轻心。那些看似不起眼的琐碎小事,其实都得提前安排妥当,才能玩得更安心。今天就整理了一些出远门家中安全的小贴士,大家记得不要忽略咯!
出门旅行前,记得家中的安全和维护做好!
冰箱大扫除:出发前,冰箱里的容易坏的食物赶紧清掉,免回家后发现异味或霉菌。
锁紧门窗:出门前别忘了把门窗、车库门及其他门口都锁好。
找人帮忙:有找个靠谱的朋友或邻居拜托他们时不时帮忙看看家,心里踏实点。
定时开灯:装个定时器,让灯定时开关,假装有人在家,贼看了都愁。
处理包裹:提前跟家楼下的保安打个招呼或者让隔壁邻居帮忙代签收。
拔电器插头:不需要的电器插头全拔掉,以减少潜在的电气火灾风险。
扔垃圾:垃圾一定要清理干净,免得回来后臭味扑鼻,还招蟑螂。
宠物放寄宿:如果家里有养宠物的,可以找朋友帮忙照顾或帮安置在宠物酒店。
关注我们的👉INSTAGRAM和👉小红书,你就不会错过各种吃瓜娱乐消息、打卡景点、生活潮流、好康优惠等。😍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