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九不庆生”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一种年龄禁忌,许多人到了19、29、39等岁数时,总会听到长辈叮嘱:“低调点,别大肆庆祝!”那么,这一说法到底是从何而来呢?

为什么会有“逢九不庆生”这个说法?

谐音与象征意义
“九”在汉语中与“久”谐音,象征着长久、长寿,本应是个吉利的数字。但问题来了,十与“死”发音相近,许多人认为“九”是迈向“十”的门槛,因此逢九之年往往被视为运势的考验期,最好低调行事,避免冲撞霉运。

命理与风水信仰
在传统观念中,19、29、39岁等“逢九”年份往往被认为是人生的坎,容易遇到挑战或不顺,因此不少人会选择谨慎度过,甚至有些地方流行在逢九年前一年提前庆生,以“躲过”这个不吉利的岁数。

印度占星学
有人认为,这种忌讳可能受到印度占星学的影响。在印度占星体系中,罗睺星每九年就会带来一次厄运期,而另一颗凶星——计都星,也有自己的倒霉年份。这些信仰或许间接影响了“逢九不顺”的观念,让人们在这些关键岁数格外小心。

Nine

“逢九不庆生”有科学根据吗?

虽然“逢九不庆生”没有科学依据,但心理学研究发现,人在年龄尾数为 9 时,确实更容易进入自我反思阶段。

2014 年,纽约大学史登商学院的 Adam Alter 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安德森管理学院的 Hal Hershfield 共同研究了“逢九”现象对心理的影响。研究发现,29、39、49 岁等接近新十年的节点,人们更容易思考“我过得如何?”、“我的人生有意义吗?”等深层问题,因此更倾向于做出重大决定,比如换工作、搬家,甚至重新规划人生目标。

此外,数据还显示,“逢九”人群的心理压力相对较大,自杀率和出轨率在这一年龄段有所上升,可能与年龄焦虑和对时间流逝的紧迫感有关。研究基于多个国家的数据分析,也发现全球范围内人们在“逢九”时情绪波动较大,具有一定统计学依据。

这项研究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后,引发广泛讨论。然而,也有学者提出不同观点。例如,德国的一项研究认为,“逢九”带来的心理波动可能只是文化心理暗示的结果,并不会直接影响人的行为。

Should You Celebrate Your 29th Birthday Quietly!

其他常见的年龄禁忌

1. 六十六岁

66岁在某些地方被认为是人生的一个坎,容易生病或遇到不顺,因此有些人会选择低调度过,避免大办寿宴;但也有人认为“六六大顺”是个吉利的数字,所以反而会在这年选个吉日庆祝,取其顺利之意。

2. 七十三岁与八十四岁

这两个岁数之所以被认为是“坎”,是因为古代两位大儒——孔子和孟子,分别在73岁和84岁去世。因此,一些地区的老人会在这两个岁数特别注意养生,避免冲撞霉运。

3. 九十岁以上不办寿宴

在一些地方,90岁以上的老人不大办寿宴,有两个原因:

➡️高龄老人需要清静,过于热闹的庆祝可能影响健康。

➡️“九十”与“就死”谐音,有些人忌讳这个说法,认为大张旗鼓地庆祝可能会带来不吉利的暗示。

小编的话:现在越来越多人用科学角度看待这些禁忌,遵守与否完全取决于个人信仰。最重要的是保持好心态,珍惜和身边人的每一刻!

资料参考:看中国“逢九”对心理的影响

关注我们的👉INSTAGRAM和👉小红书,你就不会错过各种吃瓜娱乐消息、打卡景点、生活潮流、好康优惠等。😍

延伸阅读

一个头脑充满许多小剧场的INFP,每天都在思考如何把日子过得比昨天更好,同时也希望能把世界上的快乐美好小事物分享给大家。

What’s your Reaction?
+1
0
+1
1
+1
1
+1
0
+1
3
+1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