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大家都爱吃,尤其天气炎热时来颗苹果或樱桃,真的清爽又解腻。但你有没有想过,那些你随手吐掉或有时顺口咬一咬的果核,其实藏着不少健康隐忧?

根据临床毒物专家指出,某些常见水果的果核中,含有一种叫“氰苷”(Amygdalin)的天然成分。这种成分一旦进入人体,在咀嚼或消化过程中可能会转化成“氢氰酸”(氰化物),是具毒性的物质。虽然偶尔吃一两颗没事,但如果不小心吃多了,还真可能会引发中毒反应。

哪些水果要特别注意?

这6种是“高风险名单”:

🍎 苹果

🍐 梨子

🍑 桃子

🍒 樱桃

🌰 梅子

🥭 杏桃(Apricot)

它们有个共通点——都属于“蔷薇科”植物。它们的种子或果核内部都可能含有微量氰苷,而氰苷本身无毒,但一旦被咬碎或消化系统中的酶作用下,会分解产生有毒的氢氰酸,影响细胞呼吸,严重时可能导致缺氧、酸中毒、头晕、抽搐、休克甚至死亡。不过,大家也别太慌,果肉并不会危害健康,可以放心食用。

误吃果核会累积毒性吗?

一般来说,成年人必须摄取约 50 至 200 颗果核才可能出现急性中毒,几率其实非常低。但风险在于,有些人习惯咀嚼果核,或小孩因好奇误吞,一旦发生在体型较小、代谢较快的人身上,中毒几率就会明显上升。因此重点不是“吃一颗会不会出事“,而是”有这个习惯就要改“。

氰苷本身不会在体内累积,少量误食通常能被顺利代谢,无需过度担心。但若长期大量摄取含氰苷的食物,例如未经处理的树薯、某些野菜,或经常咀嚼果核,反而可能导致慢性中毒,影响维生素B12的吸收,进而引发贫血、神经系统紊乱等健康问题。

正确做法是什么?

‼️果汁机榨果汁前,记得先去核,尤其是樱桃、杏桃这类核小易碎的水果。

‼️别养成嚼果核的习惯,不管你觉得香不香,风险不值得。

‼️家中有小孩的,吃水果时务必要注意种子处理,避免误吞。

‼️市面上常见的西瓜籽、火龙果籽、葡萄籽等基本无毒,不用担心。

资料参考:三立新闻网

关注我们的👉INSTAGRAM和👉小红书,你就不会错过各种吃瓜娱乐消息、打卡景点、生活潮流、好康优惠等。😍

INTJ,仅占人口的2%怪咖。欢迎跟小编一起分享日常点滴!

What’s your Reaction?
+1
0
+1
0
+1
0
+1
0
+1
0
+1
0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