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观念里,都会将“生病”和“吃粥”联系到一起。感冒发烧没有胃口吃点粥、肠胃不适吃点粥、大病初愈不宜油腻也来碗粥,但实际上这些做法真的对吗?本期小编就一一告诉你!

吃粥真相1:营养价值单一

粥里面近90% 是水,尤其是煮得稀的粥,基本只能为我们体提供能量和水,其他就是糊化的淀粉(碳水化合物),至于蛋白质、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等其他营养成分都非常低,而且多余的碳水化合物,最终会在体内转化为脂肪,反而会变胖。

吃粥真相2:升糖指数高

由于在煮粥的时候,淀粉经过长时间高温熬煮,分解为更容易被吸收的短链碳水化合物,糊化得越厉害,分解的短链化合物越多,肠胃吸收得就越快,会使餐后血糖短时间快速升高,引发血糖波动,糖尿病患者尤其不适宜长期大量喝粥。

吃粥真相3:生病吃粥非最佳选择

中国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张文宏指出,研究表明人在生病后,需要比平时更加注意营养的摄入,因为身体的恢复需要充足的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矿物质的参与,尤其疫情期间,蛋白质是产生抗体的最重要的营养素。若在生病后,吃白粥会导致蛋白质等其它营养素无法及时补充,反而影响身体的正常恢复。

吃粥真相4:养胃因人而异

由于粥属于半流质及容易消化的食物,对于肠胃不好的人,短期内吃粥调养是可以的,毕竟这类人摄入过多粗纤维、富含油脂的肉类反而是一种负担。不过要注意,有胃食道逆流的患者最好别碰,因为流质食物更容易刺激胃酸过多分泌,导致胃酸倒流,加重病情。

因此,吃粥养胃并不适用于所有人,建议等到身体恢复后,就应该正常饮食,而不能长期吃粥或吃一些软烂的食物,这样胃肠的消化能力反而会退化、变差。

吃粥真相5:不是早餐选择 发育期别吃

早餐作为一天中重要的第一餐,可不是“吃饱”就好,还要注意营养的摄入,尤其是处于发育期间的孩童,要保证充足的蛋白质、钙的摄入。建议每天早餐中有蛋类、奶类等优质蛋白质,一杯奶、一个鸡蛋比单纯吃粥来得健康和方便。

吃粥有讲究

虽然粥的问题不少,但它并不是一种“垃圾食品”,不是完全不能吃,而是要有讲究的吃。粥只是饮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营养缺陷,我们可以通过搭配来弥补,同时做到以下几点:

1.注意摄取量:粥的水分多,容易饱也容易饿,若一开始就先吃一大碗,就无法同时进食其他食物,容易造成营养摄入不平衡。

2.尽量不放盐、糖和碱:盐和糖都不利于健康,而碱会破坏粥里的维生素B。所以,煮粥的时候尽量不要放糖、盐和碱。

3.搭配其他食物弥补营养素:

在熬粥的时候,可以多尝试花样百出的食材搭配,这样才能将粥吃得更美味,更健康。例如:加入瘦肉或海鲜,增加蛋白质;加入杂豆、谷类或蔬菜,增加膳食纤维、维生素以及矿物质。

参考来源:医识力人民健康网新华网辟谣平台

关注我们的👉INSTAGRAM和👉小红书,你就不会错过各种吃瓜娱乐消息、打卡景点、生活潮流、好康优惠等。😍

看更多:

INTJ,仅占人口的2%怪咖。欢迎跟小编一起分享日常点滴!

What’s your Reaction?
+1
0
+1
0
+1
0
+1
0
+1
0
+1
1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