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引发中毒!7类食物别用微波炉加热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微波炉成为家家户户必备的神器。没时间煮饭?叮一下;剩菜凉了?叮一下,但别以为微波炉能拯救一切,实际上,有些食物一旦放进微波炉,不仅毁了营养,还可能对健康造成威胁,甚至会中毒!
不能用微波炉加热食物
微波炉加热原理是通过微波振动水分子产生热量,但加热过程很难做到均匀。这种“冷热参半”的状态,可能导致食物中的细菌没有完全被杀死,甚至滋生更多有害物质。此外,某些食物在高温环境下还会释放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以下为大家盘点几款食物,千万不能用微波炉加热,包括:
1.母乳或婴儿配方奶粉
不少新手爸妈为了图方便,会把母乳或奶粉用微波炉加热,但这是个大忌!微波炉加热母乳会导致温度不均,某些局部可能特别烫,容易烫伤宝宝稚嫩的口腔。更重要的是,母乳中的营养成分在微波炉高温下会被破坏,失去原有的健康价值。建议还是用热水温奶或使用专用奶瓶加热器,这样能更安全、更均匀地加热。

2.塞了馅料的禽肉
塞满馅料的鸡肉,外面看着熟得透透的,但内部馅料可能还是生的。微波炉的加热方式很难让整块肉均匀熟透,特别是肉类内部的温度往往达不到杀菌所需的摄氏74℃。 生的馅料可能残留细菌,如沙门氏菌,食用后极易引发食物中毒。建议还是用传统烤箱或者锅煮的方式,确保内外都熟透。
3.生肉或禽肉用的卤汁
未经高温处理的卤汁可能含有致病菌,比如大肠杆菌或李斯特菌,因为没煮过的生肉卤汁千万别直接用微波炉加热,即便是煮过但存放了一段时间的卤汁,微波加热也难以彻底消灭潜在的细菌。建议卤汁必须先煮沸再倒进熟肉做最后调味。

4.超过1周的剩菜剩饭
食物冷藏超过3到4天就可能滋生细菌或霉菌,即使微波炉加热,也无法完全杀死这些潜伏的病菌,尤其是大肠杆菌或沙门氏菌等,吃下去可能引发严重肠胃问题,真的别拿自己的健康开玩笑。剩菜尽量在2天内吃完,吃之前充分加热到滚烫的程度,超期的剩菜直接扔掉,别省这点钱。
5.室温放2小时的食物
食物如果在室温下放置超过2小时,尤其是天气炎热的时候,就可能成为细菌的培养皿,比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或肉毒杆菌。这些细菌释放的毒素,即使经过高温加热也不会被破坏,食用后易引发疾病。

6.腌制或加工食品
腌制食品中含有亚硝酸盐,微波加热可能将其转化为亚硝胺(一种致癌物质)。另外,高油脂的加工食品在微波中会容易过热,导致油脂溅出,产生过多热量和烟雾。建议还是使用烤箱或蒸煮方式更安全。
7.马铃薯
煮熟的马铃薯如果长时间放置,可能滋生肉毒杆菌,即便重新加热,微波炉也无法杀灭这些毒素,存在中毒风险。因此马铃薯煮熟后应尽快吃或冷却并冷藏,食用前充分加热至少74℃。
正确使用微波炉小贴士
1.定时搅拌
微波炉的加热方式容易导致食物加热不均,部分区域可能非常烫,而其他部分还是凉的。建议加热过程中可以暂停一次,将食物搅拌一下再放回微波炉加热到至少摄氏74℃,不仅能提升食物口感,也能更有效地杀死潜在的细菌。
2.使用微波专用容器
并非所有容器都能进微波炉,普通塑料容器可能在高温下释放有害化学物质(如双酚A),这些物质会渗入食物中,对健康造成隐患。建议选择标有“微波炉专用”字样的玻璃、陶瓷或特殊塑料容器,而且千万避免使用金属材质的容器或带有金属装饰的餐具,以免引发火花或爆炸。
3.避免密封加热
微波炉加热会使食物产生蒸气,如果容器完全密封,内部压力升高可能导致容器爆裂。因此加热前,应将容器盖子打开或留一个小缝隙,方便蒸气散出。
4.确保温度达标
食物只有加热到摄氏74℃以上才能彻底杀死大多数细菌和病毒。建议在加热完成后,检查食物的整体温度是否足够滚烫。如果是冷冻食物,最好先解冻后再加热。此外,可以借助食品温度计确保中心温度达标,尤其是肉类、汤汁或带馅的食品,这些通常是细菌潜伏的重灾区。
参考来源:FDA、CDC、Yahoo!life
关注我们的👉INSTAGRAM和👉小红书,你就不会错过各种吃瓜娱乐消息、打卡景点、生活潮流、好康优惠等。😍
看更多:
让我们一起维护言论自由精神,营造理性交流环境;提醒留言不要人身攻击、鼓吹种族与宗教仇恨、诽谤及造谣等。本网站有权删除任何违反此原则的留言。
相信很多人曾开过这种玩笑:“你是偷看别人洗澡才长针眼的”。😅其实长针眼是腺体阻塞和细菌感染引起的,患者通常会感觉眼睛肿痛、刺痒,容易流眼泪,眨眼时有异物感,但绝对跟你“偷看”别人没有关系。
针眼被称为睑板腺炎或麦粒肿(hordeolum),是眼睑皮脂腺堵塞,引发腺体发炎、细菌感染,衍生成急性化脓炎症,所以学术上名叫急性睑腺炎。据悉,为了润滑眼球,人的眼睑睫毛下的腺体会分泌油脂,若皮脂腺分泌过盛,就会引发毛囊阻塞、细菌容易增生,就会长出小脓包,造成针眼。无论是眼睑内侧、外缘、眼角、眼睑上下侧,都有可能长针眼。
针眼可分2种
-外针眼:比较常见,又称外麦粒肿,通常长在眼睑外皮上,呈黄色、肿胀的脓包,触碰时会疼痛,刺破会流脓。外针眼通常起因于睫毛囊、皮脂腺、顶浆腺(大汗腺)感染。
-内针眼:长在眼睑内部,通常比外针眼更疼痛,最常见于睑板腺感染。睑板腺(又称麦氏腺)是分泌油脂的腺体,主要把眼睛中水层的水分留住,保持湿润。患者可能会出现眼睛灼热感、眼睑边缘结痂、眼球发痒、对光敏感、流泪、感觉有物体在眼中的不适感。
长针眼主要原因
1.用手揉眼睛,引发细菌感染
2.睡眠不足、用眼过度导致眼睑板旁平滑肌会异常收缩,使皮脂腺阻塞
3.过度疲劳、情绪紧绷,引发内分泌失调
4.饮食油腻、食用上火的食物
5.油性肤质,皮脂腺体分泌旺盛
6.脸部或眼周过敏,导致眼睛肿胀,阻塞腺体
7.卫生习惯不良,疏于清洁、消毒生活环境
针眼会传染吗?
针眼是不会传染,患者或同住的家人若同时长了针眼,较有可能是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或作息雷同导致的。不过美国医学媒体《Medical News Today》还是建议,若是同住的家人长针眼,则应避免使用同一条毛巾,尽量避免细菌交叉感染的风险。

针眼要怎么处理?
大多数轻微、初期的针眼都可以自行痊愈,但如果很不舒服,可以自行靠热敷缓和。若眼皮仅轻微肿痛、局部泛红,患者可自己沿眼睑轻触眼睛、找出痛点来热敷,促进患部血液循环,纾解发炎反应。
据《Medical News Today》建议,针眼热敷的水温不能太烫,以温水沾湿毛巾即可,轻轻压住患部10至15分钟,一天重复3、4次即可。
台湾眼科主治医生颜敏芳亦指出,如果针眼进入急性发炎期,肿痛会加剧、整区泛红,应改用短暂冰敷舒缓发炎,使用热敷反而会加重发炎反应。当然,患者应减少食用刺激、油腻的食物、避免上妆或戴隐形眼镜。
出现3种状况应就医
1.针眼发炎影响到视力
2.反覆感染长针眼
3.已施用热敷或休息,但针眼消不掉
用针挑行不行?
外针眼若发炎严重,极度疼痛难受,这时候就要用细针挑破脓包、让脓液流出。切记,这些都要专业医生处理,患者不要自行挑破针眼脓包!一旦脓液没有完全流出,会引起发炎的肉芽组织增生、长成肿块,是位于睑板腺的慢性发炎。
如何避免长针眼?
如果你本身是油性肤质的人,皮脂腺的分泌较旺盛,就是针眼的高风险群。饮食上应避开刺激、容易上火、油炸的食物,而且在生活上建议避免以下行为:
-使用过期的化妆用品
-睡前没有卸妆
-戴隐形眼镜前没有妥善消毒
-没有洗手就戴隐形眼镜
-熬夜
-营养不均衡
最后还是要提醒你,年纪大的人如果反覆长针眼或是针眼消不掉,应该就医检查,避免演变成眼睑恶性肿瘤。
参考资料:Medical News Today、良医健康、台湾康健
关注我们的👉INSTAGRAM和👉小红书,你就不会错过各种吃瓜娱乐消息、打卡景点、生活潮流、好康优惠等。😍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