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接连下起豪雨,导致旺沙马朱第6区的8 /27 D路(Jalan 8 /27 D)发生山泥倾泻及土崩情况,当地的民宅内也淹满黄泥水,令居民非常担忧!这也再次敲响警钟,大家应该要多加留意周围的环境,尤其是居住在山坡或斜坡地区的民众要格外小心,原因是连绵大雨会导致土地结构变得松软,进而引发土崩。

雪隆土崩高风险区

其实大马矿物及地理科学局(JMG)早前已监督全国220个高坡,其中122个被列为含有土崩的高风险区,而雪隆则占了46个,其中9个被归类为危急状态,分别是:

❗Kampung Palimbayan ,Sungai Penchala;
❗Taman Duta,Seri Duta;
❗Taman Nusa, Subang;
❗Apartment Teratai, Selayang;
❗Jalan Bunga Anggerik, Taman Melawati;
❗Jalan Melati 7, Taman Seri Melati;
❗Kampung Sepakat, Batu 16, Rawang;
❗Jalan Saidina Hamzah, Kampung Bukit Sungai Puteh, Ampang;
❗Jalan Haji Abdul Latif, Kampung Bukit Kapar, Klang.

全国31个土崩热点

1.日莱峰
2.华玲
3.丹绒武雅和垄尾
4.东西大道
5.怡保
6.打巴路–金马崙
7.罗京—话望生
8.金马崙
9.新古毛
10.新古毛路–劳勿
11.双溪毛糯
12.加叻大道
13.国际山庄
14.云顶帕莱斯路(Genting Peras)
15.芙蓉
16.芙蓉路—新邦葫芦顶
17.林茂路—柔河(Johol)
18.武吉加迪
19.蒲莱山
20.澹马鲁
21.瓜拉立卑
22.亚令油棕园垦殖区(Felda Aring)—肯逸—瓜拉伯浪
23.丹那美拉
24.马江
25.龙运
26.亚庇
27.昆达山
28.山打根
29.美里
30.加帛
31.石隆门

要知道土崩不像火灾,不会有更多的思考空间,往往几秒内土地就会崩塌下来。面对逃生时间极短的土崩,大众又应该如何预防和应对?其实,在发生土崩前,常会出现一些先兆,但往往大家都没有多加留意,以致悲剧不断重演。现在就分享相关资讯,让大家可以提早防范,避免受到伤害。

Tanah Runtuh

土崩征兆有哪些?

斜坡上或其周围

1.斜坡或挡土墙的底部出现地面隆起现象。

2.靠近斜坡出现新的水渗透地面现象。

3.斜坡底部有水流出。

4.篱笆、挡土墙、电线杆或树木无故倾斜或移动。

5.斜坡上出现裂痕。

6.水管爆裂。

在居家范围

1.房子、建筑物和其他结构的地面出现裂痕。

2.斜坡上的结构从它们原来的位置移开。

3.门窗发生贴紧或卡住的情况。

4.斜坡或挡土墙的底部出现地面隆起现象。

附近一带地面

1.路基出现凹陷或下沉现象。

2.泥土移动或轻微土崩。

3.地面或铺砌部位出现逐渐形成和扩大的裂缝。

4.外墙、走道或楼梯开始偏离原有建筑物。

图源:公共工程局@FB

要是有以上征兆出现,为确保性命安全,最好先搬离,尤其当听到树木倒下的巨响,更要马上逃离现场,并且立即向地方当局或公共工程局(JKR)投报,并要求有关当局检查现场和在必要时采取适当的防范措施。

发生土崩应该怎么做?

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快逃离事故现场。要是来不及逃走,可参考地震的逃生方法,寻找坚固的结构,如桌子底下作为庇护,宜卷曲成圆球状和保护头部,千万不要将避灾场地选择在滑坡的上坡或下坡,也不要靠近墙壁,因为土地的移动会导致墙壁崩塌。

万一不幸遭土崩掩埋,受害者可以发出声音,抑或用东西敲打地面、墙壁等,让拯救人员发现所在位置。若条件允许,尽量移动到更安全,比如没有崩塌的地方,或者是容易被发现、获得氧气的地方等待救援。一般上,拯救人员会从门口和楼梯附近的区域开始搜救,因为发生灾难时,人们一定会往这些方向逃走。

在开车时遇到土崩怎么办?

要是在马路上发现有小石子和泥土、土地渗水,甚至有树木倒下,最好就是掉头或者考虑改走其他路线,不要再往前行驶,以免陷入危险之中。

此外,要是在山路行驶时遇暴雨,建议车辆要尽量靠外侧行驶,避免土崩时砸伤车辆和驾驶者。

土崩预防措施

1.定期检测山坡状况。

2.修复土地侵蚀区域,避免演化成土崩。

3.清理水沟,并定时检查位于山坡上的住宅区。

4.远离土崩区,直到当局确认为安全,以预防发生更多起土崩的风险。

资料来源: 新华网星洲日报公共工程局

关注我们的👉INSTAGRAM和👉小红书,你就不会错过各种吃瓜娱乐消息、打卡景点、生活潮流、好康优惠等。😍

看更多:

INTJ,仅占人口的2%怪咖。欢迎跟小编一起分享日常点滴!

What’s your Reaction?
+1
0
+1
0
+1
0
+1
0
+1
3
+1
0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