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感和寿命长短有关?1招教你自测死亡风险

简单1个动作可以预测未来死亡的风险,而且可以在家自己测验,到底是什么动作呢?
台湾胸腔暨重症专科黄轩医生昨日在其脸书上分享研究表示,一个人无法维持平衡状态,其实是身体健康的警讯,如果一个人无法单脚站立10秒,死亡率会比一般人高!
这项由巴西学者阿劳霍(Claudio Gil Araujo)带领芬兰、澳洲、英国、美国等学者组成的团队在《英国运动医学杂志》(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刊登的研究指出,平常人单脚站立的平衡感,在60岁左右之前仍然可以保持相当不错的水准,但在60岁后就会开始迅速下降。
在这次研究中,研究人员要求测试者单脚站立,并把另一只脚放在站立脚的小腿后侧,双眼直视前方,手臂向下贴在身体两侧,维持10秒,每只脚测验3次。结果发现,平均有20%的受试者无法做到,这些无法做到的测试者,比起能完成测验者的死亡风险高了84%。
研究指出,单脚站立超过10秒者,其10年内的死亡率为4.5%、而失败者的10年内死亡率,则为17.5%。至于无法单脚站立超过10秒者,通常身体状况不佳,往往伴随肥胖、心脏病、高血压和高脂血症,尤其是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率比例,比成功单脚站立超过10秒者高出近三倍。
值得一提的是,在接下来的研究追踪10年内,有123人的受试者因癌症、心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冠病并发症死亡。
2招自测肌少症
其实,平衡感不佳也是肌肉量不足的表现,很多人以为肌少症只是肌肉量变少,但其实还包括肌力、行走和活动能力变差等,肌力或平衡感不佳的人,活动量也下降,与心血疾病和死亡风险有关。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心血管研究中心教授萨特(Naveed Sattar)也指出,单脚站立不只肌力和肌肉量,也与大脑功能、血管是否健康和全身的协调能力有关。
台湾复健科主治医师陈渝仁建议,民众除了可以在家自行单脚站立10秒钟自测身体状况,也可以透过以下来评估是否有肌少症
1.起立坐下测验:坐在椅子上然后起立,每次测验做5次,超过12秒表示可能有肌少症问题。
2.行走能力测验:以安全且最快的速度,走6公尺直线,如果超过6秒可能有问题。
赶紧在家自我测试,如果真的没办法单脚站立10秒钟,就要非常小心了!
关注我们的👉INSTAGRAM和👉小红书,你就不会错过各种吃瓜娱乐消息、打卡景点、生活潮流、好康优惠等。😍
看更多:
让我们一起维护言论自由精神,营造理性交流环境;提醒留言不要人身攻击、鼓吹种族与宗教仇恨、诽谤及造谣等。本网站有权删除任何违反此原则的留言。
俗话说:选鞋子就像选伴侣一样,合不合适只有自己知道。长期穿错鞋,会对足部的保护不够,容易导致足部疼痛、膝关节痛、腰痛、容易疲劳等健康问题,同时还会出现鞋子磨脚的情况,让你痛不欲生。到底鞋子为什么会磨脚?又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本期为你揭晓!
为什么新鞋会磨脚?
新鞋会磨脚,可能是因为脚不适应新鞋子的鞋型,需要一个磨合期。一般新鞋都是根据已制定的鞋楦,亦即是鞋子的模型去制作,无法细致到以个人具体脚形来调节,只能取一个平均值,所以鞋子是不可能100%合脚。挑选鞋子的码数偏大或偏小,都会容易出现磨脚的情况,所以在试鞋时也要试到合适与舒适为止。
此外,鞋子的后跟位置通常以两块皮子缝合,缝合的位置产生空隙,在走路时容易产生磨擦力,也会导致出现磨脚的情况。若想避免这种情况折磨你,不妨试试以下几种方法,解决新鞋子磨脚问题。
胶布
这是最常见也是最简单的方法之一!你可以选择贴上有些许厚度的胶布在鞋与脚跟相磨的地方,亲肤的材质可以缓冲脚与鞋子磨擦的面积,鞋子就没那么磨脚了。但这种方法并不适合穿凉鞋或高跟鞋,因为大大块的胶布容易展露出来,有点碍眼。
香皂/蜡烛
穿新鞋之前可以先用蜡烛或香皂磨一下鞋子边缘容易磨脚的部位,平滑边缘减少新鞋跟脚之间的磨擦。
厚袜子
若你买刚好尺寸的鞋子,脚与鞋子之间无空隙就会出现磨脚情况。建议不妨先穿厚袜子再穿上新鞋走一走,把鞋稍微撑大减少这种情况。
吹风机
用吹风机对着鞋子磨脚的部位吹,直到鞋子的皮质变软,但要注意温度不能过高,也不能太靠近,不然有可能损坏鞋子的皮面。
毛巾+白酒
若你的鞋子是皮革制造,可先把毛巾浸透白酒,再用夹子固定于鞋子刮脚的位置,静置一个晚上,当酒精内的乙醇与皮的蛋白质产生化学作用后,鞋子软化便不会刮脚了。
爽身粉
可以用婴儿爽身粉涂在鞋上,既能止汗又能起到润滑效果。同时脚也不妨均匀地抹上爽身粉,特别是脚背和脚跟,减少和鞋子的摩擦。
其实,最重要的是,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鞋子,不要偏大不要偏小也不要真的刚刚好没有空隙,最好就是试到适合为止。不妨下午3点至6点买鞋,因为双脚早上时最小,到了下午会膨胀,此时买鞋才能找到最合适的尺寸。
你还有什么实用小妙招吗?欢迎留言告诉我们哟!
关注我们的👉INSTAGRAM和👉小红书,你就不会错过各种吃瓜娱乐消息、打卡景点、生活潮流、好康优惠等。😍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