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过60%年轻人职业倦怠!教你6招摆脱这种状态

你是不是每天一上班就觉得很“sien”,一开工就开始等放工?职业倦怠是非常普通的症状,常常使打工人感到疲惫、无助,并且缺乏工作动力。最近就有一项民调指出,上班族的职业倦怠有上升的趋势,尤其是发生在年轻人中的职业倦怠更为严重,有69%的千禧一代正在经历职业倦怠,另外还有64%的Z世代也面临这个情况。本期小编整理了6个方法,一起来解决职业倦怠吧!
根据报道,人力资源软件公司就业英雄(Employment Hero)的《2024年工作健康报告》显示,三分之二的马来西亚劳动力受访者目前正经历职业倦怠感,而千禧一代是受打击最严重的一代,有69%的人经历职业倦怠;其次则是Z世代,占64%。
该调查显示,马来西亚员工出现工作倦怠,最大因素源自于难以兼顾工作与生活平衡,55%的员工将工作与生活平衡的评价列为差劲或一般。
第1招:梳理自己的情感需求和对工作的期待
首先,要应对职业倦怠,必须对自己的情感需求和工作期待进行深入的梳理。花些时间静下心来,思考你在工作中真正追求的是什么?是成就感、成长机会,还是更好的工作与生活平衡?同时,问问自己是否对工作抱有过高或不切实际的期待,并试着调整这些期望,使之更加符合现实。首先要理解自身的需求和期待值,便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内心的驱动力,并找到恢复职业热情的方向。

第2招:建立“数码边界感”分割工作和生活
现代科技虽然使得工作变得更加便捷,但也模糊了工作与生活的界限,容易导致长时间的精神紧张。为了缓解职业倦怠,建立明确的“数码边界感”非常重要。这意味着在工作之外的时间,尽量减少回复工作方面的信息,也可以选择在下班后关闭工作邮件提醒,避免带着工作进入家庭或休息时间,这有助于你更好地享受生活,缓解压力,并在精神上获得充电的机会。

第3招:实施“4.55演习”
“4.55演习”是一种有效的时间管理方法,可以帮助你更有条理地结束每天的工作。那就是在每天下班前的5分钟(叫4:55演习的原因是大多公司都在5点放工),停下手头的工作,用五分钟时间回顾当天的任务、整理第二天的计划,并且把未完成的工作列入次日的待办事项清单。这种做法不仅有助于你清晰地结束一天的工作,还能帮助你放下工作压力,在下班后全身心地投入到个人生活中去。

第4招:适当地给自己放假
长期高强度的工作会让你感到疲惫不堪,因此,适当地给自己放假是恢复精力的重要方法之一。无论是一个短暂的周末休息,还是一次远离城市的长假,都可以帮助你从日常工作的重压中解脱出来,放松身心,重新恢复活力。此外,旅行或休闲活动还能激发新的灵感,让你以全新的视角重新审视工作中的挑战和机遇。(记得放假的时候就不要回复工作信息咯!)

第5招:和值得信赖的上司谈谈
当你感到职业倦怠时,不妨尝试与值得信赖的上司或前辈谈谈,在交流中坦诚地表达你的感受和担忧,并探讨可能的解决方案。一位理解你处境的上司可能会提供更多的支持和灵活性,例如调整工作内容、给予更多的培训机会,或者安排短期的调休,跟前辈交流也可以吸取对方的经验。这种沟通不仅能让你感到被理解和支持,还能帮助你找到重新投入工作的动力。

第6招:制定一份职业生涯Plan B
有时,职业倦怠的根源在于你对当前职业的前景感到迷茫或失望。因此,制定一份职业生涯的Plan B(备用计划)可以帮助你在面对不确定性时更有信心。这个Plan B可以包括探索不同的职业领域、进修新的技能,甚至是转行的可能性。通过为自己设立Plan B,能够让你在职业发展中保持主动性和灵活性,减少焦虑感,进而逐步走出职业倦怠的困境。

延伸阅读
让我们一起维护言论自由精神,营造理性交流环境;提醒留言不要人身攻击、鼓吹种族与宗教仇恨、诽谤及造谣等。本网站有权删除任何违反此原则的留言。
你有没有试过,下班回到家朋友突然来约你出门,想留在家耍废却又担心错过什么好玩的事情?这种心态其实是“错失恐惧症”(FOMO)!🥶 但近年来,一种新的生活态度逐渐流行起来,那就是“错失的快乐”(JOMO),主打一个随遇而安,享受“错过”所带来的快乐~ 一起来看看这究竟是什么吧!😆
JOMO:错失的快乐
JOMO 是“Joy of Missing Out”的缩写,意思是“错失的快乐”,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即主动选择不参与某些社交活动或社交媒体的纷扰,从而享受宁静、自在和当下的满足感。

具体表现:
✅拒绝无意义的社交活动:选择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独自登山、在家看电影或听音乐,而不是参加那些让自己感到疲惫的聚会。
✅放下对外界动态的执念:不因错过他人的生活而焦虑或嫉妒,专注于自我充电和内心平静,比方说选择在周末不去参加朋友的派对,而是待在家里享受一段安静的时光。
✅减少社交媒体的使用:通过数字排毒(digital detox)的方式,提升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例如,你可以设定每天只查看社交媒体一次,或者在晚上完全不使用手机。

FOMO:错失恐惧症
FOMO 是“Fear of Missing Out”的缩写,意为“错失恐惧症”。这是一种心理状态,指的是人们担心自己缺席某些社交事件、经历或互动时,别人可能正在享受有意义或愉快的体验,从而产生持续的不安和焦虑。
具体表现:
✅对社交活动的忧虑:担心自己被排除在外,比如错过朋友的聚会、热门电视剧的讨论等,所以什么活动都想去,什么新鲜话题都不想错过。
✅频繁使用社交媒体:害怕错过最新动态,频繁查看社交媒体,甚至在吃饭或睡觉时也不放过。这种行为不仅影响正常生活,还可能导致注意力分散和焦虑。
✅担心社交地位受损:担心错过重要社交活动会影响自己在社交圈中的地位,导致被边缘化,下次朋友聚会就不会叫你一起。

FOMO和JOMO有什么区别?
属性 | FOMO(Fear of Missing Out) | JOMO(Joy of Missing Out) |
---|---|---|
定义 | 害怕错过,担心自己遗漏了重要或有趣的事物 | 主动选择错过,从中获得满足与快乐 |
行为表现 | 频繁刷社交媒体,强迫性参与活动,害怕落后 | 主动断联,享受独处,优先自我和真实体验 |
心理影响 | 增加焦虑、压力、孤独感,降低幸福感 | 提升幸福感,减少压力,增强自我满足感 |
生活态度 | 容易被外界牵引,追逐潮流和认可 | 注重自我选择,重视内心平衡和自主性 |
总的来说,FOMO和JOMO两者分别代表了现代生活中两种截然不同的心理状态和生活方式选择,并没有对或错的分别,也可以根据当天的心情转换,想去聚会就去,不想去的话在家享受me time也很舒服,你更喜欢哪一种呢?
延伸阅读